儘管英偉達公佈強勁的盈利和業績預期,但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週四盤中仍跌 4%。投資人對 AI 領域支出激增表示擔憂,比特幣也隨之下跌,自 4 月以來首次跌破 86,000 美元。大型科技業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對聯準會政策的擔憂,對風險資產造成壓力,導致比特幣與納斯達克指數的相關性達到數月來的最高水準 80%。
AI 泡沫恐慌引發科技股崩盤 8%
(來源:Distilled)
儘管企業獲利強勁,包括沃爾瑪的業績超出預期,但交易員們擔心,隨著 OpenAI 等 AI 開發商持續大手筆投入,經濟可能會走弱。DA Davidson 科技研究主管吉爾·盧裡亞(Gil Luria)告訴 CNBC,「令人擔憂的是,企業為了建設數據中心而舉債過多。」
盧裡亞表示,數據中心「本質上是投機性投資,兩三年後可能會面臨清算」,並補充說,英偉達的收益並不能「可靠地衡量 AI 經濟是否真正成熟」。自 10 月 29 日創下歷史高點以來,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已下跌 7.8%,抹去了先前 10 週的漲幅。投資者紛紛撤離風險市場,以因應下跌。
AI 投資泡沫的擔憂源於一個簡單的邏輯:科技巨頭正在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但這些投資何時以及如何產生相應的收益回報,目前仍不明確。英偉達、微軟、Google 和 Meta 都在大舉投資數據中心、AI 芯片和算力,這些投資推高了這些公司的資本支出,但相應的 AI 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化進展卻相對緩慢。
根據 Distilled 的數據,資料中心建設支出(經季節性調整)已達到歷史高位,這種投資熱潮與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和 2008 年前的房地產泡沫有相似之處。當投資規模遠超實際需求時,一旦預期落空,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的清算和估值重置。盧裡亞的警告正是基於這種歷史模式:如果兩三年後 AI 應用未能產生足夠的收益來支撐這些投資,大量債務融資的數據中心可能面臨破產清算,拖累整個科技板塊。
英偉達雖然公佈了強勁業績,但其股價在財報後的表現平淡甚至下跌,反映了市場對 AI 可持續性的質疑。當市場領頭羊的好消息都無法提振情緒時,往往預示著更深層次的信心危機。這種情緒迅速蔓延至整個科技板塊,納斯達克指數週四盤中下跌 4%,創下數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這些矛盾的解決將決定比特幣和科技股的未來走勢。如果 AI 投資最終證明物有所值、聯準會重啟降息週期,市場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但如果泡沫破裂、流動性收緊,比特幣可能面臨更深度的調整。
Halaman ini mungkin berisi konten pihak ketiga, yang disediakan untuk tujuan informasi saja (bukan pernyataan/jaminan) dan tidak boleh dianggap sebagai dukungan terhadap pandangannya oleh Gate, atau sebagai nasihat keuangan atau profesional. Lihat Penafian untuk detailnya.
AI 泡沫引發比特幣暴跌!與納斯達克相關性飆 80% 創新高
儘管英偉達公佈強勁的盈利和業績預期,但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週四盤中仍跌 4%。投資人對 AI 領域支出激增表示擔憂,比特幣也隨之下跌,自 4 月以來首次跌破 86,000 美元。大型科技業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對聯準會政策的擔憂,對風險資產造成壓力,導致比特幣與納斯達克指數的相關性達到數月來的最高水準 80%。
AI 泡沫恐慌引發科技股崩盤 8%
(來源:Distilled)
儘管企業獲利強勁,包括沃爾瑪的業績超出預期,但交易員們擔心,隨著 OpenAI 等 AI 開發商持續大手筆投入,經濟可能會走弱。DA Davidson 科技研究主管吉爾·盧裡亞(Gil Luria)告訴 CNBC,「令人擔憂的是,企業為了建設數據中心而舉債過多。」
盧裡亞表示,數據中心「本質上是投機性投資,兩三年後可能會面臨清算」,並補充說,英偉達的收益並不能「可靠地衡量 AI 經濟是否真正成熟」。自 10 月 29 日創下歷史高點以來,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已下跌 7.8%,抹去了先前 10 週的漲幅。投資者紛紛撤離風險市場,以因應下跌。
AI 投資泡沫的擔憂源於一個簡單的邏輯:科技巨頭正在投入數千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但這些投資何時以及如何產生相應的收益回報,目前仍不明確。英偉達、微軟、Google 和 Meta 都在大舉投資數據中心、AI 芯片和算力,這些投資推高了這些公司的資本支出,但相應的 AI 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化進展卻相對緩慢。
根據 Distilled 的數據,資料中心建設支出(經季節性調整)已達到歷史高位,這種投資熱潮與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和 2008 年前的房地產泡沫有相似之處。當投資規模遠超實際需求時,一旦預期落空,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的清算和估值重置。盧裡亞的警告正是基於這種歷史模式:如果兩三年後 AI 應用未能產生足夠的收益來支撐這些投資,大量債務融資的數據中心可能面臨破產清算,拖累整個科技板塊。
英偉達雖然公佈了強勁業績,但其股價在財報後的表現平淡甚至下跌,反映了市場對 AI 可持續性的質疑。當市場領頭羊的好消息都無法提振情緒時,往往預示著更深層次的信心危機。這種情緒迅速蔓延至整個科技板塊,納斯達克指數週四盤中下跌 4%,創下數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比特幣與納斯達克相關性飆至 80%,創六個月新高
(來源:Trading View)
在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比特幣的價格走勢繼續與科技板塊的趨勢相呼應。這兩種資產類別的相關性攀升至六個月來的最高點 80%,顯示投資者對比特幣在去中心化和可預測貨幣政策方面的優勢關注度有所下降。這個 80% 的相關性數字在比特幣、泡沫的討論中極具意義,因為它暗示比特幣正在失去其作為獨立資產類別的特性,越來越像科技股的附屬品。
相關性是衡量兩種資產價格走勢同步程度的指標,數值範圍從 -1(完全反向)到 1(完全同步)。80% 的相關性意味著當納斯達克下跌時,比特幣有 80% 的可能性也會下跌,且跌幅可能相似。這種高相關性對比特幣的長期價值主張構成挑戰,因為比特幣最初被設計為與傳統金融系統低相關甚至負相關的對沖工具。
當比特幣表現得像高貝塔科技股時,它失去了在投資組合中的多元化價值。機構投資者配置比特幣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其與股票和債券的低相關性,能夠在傳統市場動盪時提供對沖。但當相關性飆升至 80% 時,這個理由不再成立。投資者可能會問:如果比特幣只是跟隨納斯達克波動,為何還要承擔加密貨幣的額外風險和監管不確定性?
這種高相關性也反映了當前市場的風險偏好狀態。當投資者恐慌時,他們傾向於同時拋售所有高風險資產,無論是科技股、加密貨幣還是小盤股。在這種「風險關閉」(risk-off)模式下,資金湧向美債、美元和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比特幣雖然被部分支持者稱為「數位黃金」,但在市場恐慌時的表現更像風險資產而非避險資產。
聯準會降息預期崩塌加劇拋壓
(來源:CME Fed Watch)
然而,與瑞·達利歐的觀點相反,美國 9 月公佈的就業報告強於預期,市場情緒隨之轉變,交易員開始懷疑聯準會是否會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9 月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 11.9 萬人,扭轉了上月的下降趨勢。根據週三公佈的 10 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紀要,大多數 FOMC 成員指出,「進一步降息可能會加劇通膨高企的風險」。
週四,交易員下調了 2026 年 1 月前兩次降息的可能性,反映出股票和比特幣投資者謹慎情緒的重燃。根據政府公債市場的隱含定價,投資人目前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 1 月 28 日將利率設定在 3.50% 的機率為 20%,低於一個月前的 55%。這種降息預期的崩塌對比特幣構成雙重打擊:一方面,高利率環境使無息資產如比特幣的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降息預期的破滅往往伴隨著風險偏好的降低。
儘管 FOMC 會議紀錄顯示,聯準會許多決策者並不傾向立即降息,但對於 10 月的分歧決定究竟有多接近,紀要並未提供太多資訊。這種政策不確定性本身就是市場波動的來源。當投資者無法確定聯準會的下一步行動時,他們傾向於降低風險敞口,這直接導致比特幣等高風險資產的拋售。
達利歐警告泡沫,但預期流動性改善
儘管投資人擔憂市場估值過高,但億萬富翁投資人雷·達裡奧表示,目前尚無明確的跡象顯示市場即將崩盤。達裡奧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情況非常清楚,我們正處於泡沫之中」,並建議投資者將投資分散到黃金等稀缺資產。這個觀點在比特幣、泡沫的討論中極具參考價值。達利歐明確承認泡沫存在,但同時指出崩盤的時機難以預測。
達利歐補充說,他最擔心的是提高財富稅,而不是收緊貨幣政策。這個觀點為比特幣提供了潛在的支撐邏輯。如果美國真的提高財富稅,富人可能尋求將部分資產轉移到更難追蹤或徵稅的形式,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資產可能受益。此外,達利歐建議分散投資到「稀缺資產」,而比特幣的 2100 萬枚供應上限使其符合稀缺資產的定義。
比特幣交易者未必看跌 9 萬美元以下的比特幣,他們可能正在等待更明確的入場時機,因為宏觀經濟狀況依然不穩定。如果達利歐的判斷正確,那麼恐慌性拋售者最終可能會後悔離場,因為隨著美國財政債務問題持續存在,流動性狀況可能會有所改善,而美國總統川普也在推進旨在刺激經濟的「關稅紅利」提案。
隨著美國財政壓力增大,川普推行以關稅為重點的刺激計劃,加密貨幣交易員預計未來流動性將有所改善。這種預期基於川普政府可能通過關稅收入來緩解財政壓力,避免過度緊縮。如果關稅政策能夠在不引發貿易戰的前提下增加政府收入,可能為更寬鬆的貨幣環境創造空間。
當前市場的四大關鍵矛盾
強勁業績 vs. 泡沫擔憂:企業盈利創新高但估值過高引發恐慌
AI 投資熱潮 vs. 回報不確定:數千億投入數據中心但商業化緩慢
降息預期 vs. 通脹風險:市場渴望寬鬆但聯準會擔心通脹反彈
比特幣獨立性 vs. 科技股連動:原本的對沖工具變成高貝塔風險資產
這些矛盾的解決將決定比特幣和科技股的未來走勢。如果 AI 投資最終證明物有所值、聯準會重啟降息週期,市場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但如果泡沫破裂、流動性收緊,比特幣可能面臨更深度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