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加密圈的「苹果式回购」:Hyperliquid和Pump.fun为何疯狂买回自家代币?

robot
摘要生成中

2017年那会儿,苹果干了件大事——砸50亿美元盖了个「飞船总部」。一年后?直接甩出1000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你没看错,回购的钱是盖楼的20倍。

这招儿传递的信号很明确:iPhone固然重要,但苹果还有另一款「产品」——它的股票本身。

那是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回购计划。接下来十年,苹果在这事儿上烧了超过7250亿美元。到2024年5月,再次刷新纪录:1100亿美元回购。

苹果不光会做硬件,玩股票稀缺性也是一把好手。

加密圈也开始玩这套了

现在加密货币行业也学会了这招,而且玩得更凶。

永续合约交易所HyperliquidMeme币发射台Pump.fun——这俩行业印钞机,正把几乎每一分手续费都砸回自家代币上。

Hyperliquid在2025年8月创下单月1.06亿美元手续费收入,超过90%拿去市场上回购HYPE。Pump.fun更狠:2025年9月某天单日收入338万美元,100%回购PUMP代币。而且这事儿已经持续俩多月了。

这操作让加密代币开始有点「股东权益」的味道了——在这个圈子里可不常见,毕竟大部分项目巴不得把代币全卖给散户。

为什么要这么干?

逻辑很简单:复制华尔街那些「分红贵族」的成功路径。苹果、宝洁、可口可乐这些公司,长期通过现金分红或股票回购回报股东。

苹果2024年回购了1040亿美元,大约是当时市值的3%-4%。而Hyperliquid通过回购减少的流通量比例高达9%

即便放在传统股市,这数字也够吓人的。在加密圈?更是前所未闻。

Hyperliquid到底在干嘛?

它的定位挺清楚:做一个去中心化的永续合约交易所,但体验要像币安那样流畅,同时完全跑在链上。

零Gas费、高杠杆、专门为永续合约设计的Layer1。到2025年中期,月交易量已经突破4000亿美元,占据DeFi永续合约市场约70%份额。

真正让它出圈的,是钱怎么花的。

平台每天把超过90%的手续费收入划到「援助基金」,这笔钱直接在公开市场买HYPE代币。

截至目前,这个基金已经囤了超过3161万枚HYPE,价值约14亿美元——比2025年1月的300万枚翻了10倍。

这轮回购狂潮减少了约9%的HYPE流通供应,推动代币价格在2025年9月中旬冲到60美元峰值。

Pump.fun也类似:通过回购已经减少了约7.5%的PUMP流通量。

Pump.fun凭什么赚这么多?

这平台把「Meme币热潮」变成了可持续的生意:极低手续费,任何人都能发币、搭建「绑定曲线」,让市场自己炒热度。

最初只是个「玩笑工具」,现在成了投机资产的生产工厂。

但问题也很明显。

Pump.fun的收入有明显周期性——完全看Meme币发行热度。2025年7月收入跌到1711万美元,是2024年4月以来最低,回购规模也跟着缩水;到8月又回升到4105万美元以上。

「可持续性」始终是个大问号。当「Meme季」降温(以前发生过,以后也会发生),代币回购也会跟着萎缩。更麻烦的是,平台正面临55亿美元诉讼,被指控「类似非法赌博」。

这套玩法能持续多久?

目前支撑这俩平台的核心,是它们愿意把收益回馈社区。

苹果某些年份通过回购和分红,把近90%利润返还股东,但这些都是阶段性的「批量公告」;而Hyperliquid和Pump.fun是每天持续把几乎100%收入回馈给代币持有者——这种模式是持续性的。

当然,本质区别依然存在:现金分红是到手的真金白银,虽然要交税但稳定;而回购最多只是「价格支撑工具」——一旦收入下滑,或者代币解锁量远超回购量,回购效果就会失效。

Hyperliquid马上要面临「解锁冲击」,Pump.fun则要应对「Meme币热度转移」风险。

相比强生公司「63年持续提高股息」的纪录,或者苹果长期稳定的回购策略,这两家加密平台的操作更像在走钢丝。

但或许,这在加密行业已经算不错了。

苹果的启示

苹果早在加密货币出现前就明白:它卖的不只是iPhone,更是自家股票。2012年以来,苹果累计回购支出近1万亿美元(超过大多数国家GDP),股票流通量减少了40%以上。

现在市值还能维持在3.8万亿美元以上,部分原因就是它把股票当成「需要营销、打磨、并维持稀缺性的产品」。

苹果不需要通过增发股票融资——资产负债表现金充裕,所以股票本身成了「产品」,股东成了「客户」。

这套逻辑正在渗透到加密货币领域。

Hyperliquid和Pump.fun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们没把业务产生的现金拿去再投资或囤着,而是转化为「推高自家代币需求的购买力」。

这也改变了投资者对加密资产的认知。iPhone销量固然重要,但看好苹果的人都知道,这股票还有另一个引擎:稀缺性

现在,对于HYPE和PUMP代币,交易者也开始形成类似认知——他们眼中的这些资产,背后有个明确承诺:每一笔基于该代币的消费或交易,都有超过95%概率转化为「市场回购与销毁」。

风险在哪里?

但苹果的案例也揭示了另一面:回购力度,永远取决于现金流强度

收入下滑会怎样?当iPhone和MacBook销量放缓时,苹果强大的资产负债表能让它通过发债继续回购;而Hyperliquid和Pump.fun没这样的缓冲垫——一旦交易量萎缩,回购也会停滞。

更重要的是,苹果可以转向分红、服务业务或新产品应对危机,这些加密协议目前没有「备用方案」。

对加密货币来说,还有「代币稀释」风险。

苹果不用担心「2亿股新股票一夜流入市场」,但Hyperliquid要面对:从2025年11月开始,价值近120亿美元的HYPE代币将向内部人员解锁,规模远超日常回购量。

苹果能自主控制股票流通量,而加密协议却要受制于多年前就「白纸黑字写死」的代币解锁时间表。

最后说两句

即便如此,投资者仍然看到了价值,渴望参与其中。

苹果的策略很明显,尤其对那些熟悉它几十年发展历程的人——苹果通过把股票转化为「金融产品」,培养了股东忠诚度。

现在,Hyperliquid和Pump.fun正在加密领域复制这条路,只是节奏更快、声势更盛,风险也更高。

这套玩法能走多远?目前还没定论。但显而易见的是,它首次让加密代币摆脱了「赌场筹码」标签,更接近「能为持有者创造回报的公司股票」——回报速度甚至可能让苹果都感到压力。

HYPE-7.54%
PUMP-12.1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0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ForkThisDAOvip
· 11-05 14:34
原来都在学苹果玩套路啊
回复0
RealYieldWizardvip
· 11-05 10:25
散户又该吃席了
回复0
链上酱油师vip
· 11-04 05:29
还真没钱做回购了
回复0
瞎猫碰到死老鼠vip
· 11-04 02:54
什么年代了还学苹果割韭菜
回复0
智能合约反叛者vip
· 11-04 02:54
回购炒冷饭 不如整点新花样
回复0
狗狗币单身汉vip
· 11-04 02:53
一切只为涨就完事了
回复0
口嗨做多王vip
· 11-04 02:51
动不动就烧钱 高看谁了
回复0
TokenAlchemistvip
· 11-04 02:50
ngmi, tbh这些庞氏骗局正在快速完成市值游戏
查看原文回复0
GasGasGasBrovip
· 11-04 02:31
割鸡还得靠老苹果啊
回复0
MEV肉夹馍vip
· 11-04 02:25
美滋滋 一波照抄割韭菜
回复0
查看更多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