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3 枚 TRUST 奖励!
📅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3 TRUST)
🥇 一等奖(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奖(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奖(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或灌水;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btc— ETh— pi
2008年10月31日中本聪发表比特币白皮书
2008年10月31日,比特币匿名创办人中本聪首次发表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白皮书)。
比特币为一个纯粹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可以让用户在线上进行直接支付,无需依赖金融机构作为中介。虽然数字签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安全性,但如果仍需依赖可信任的第三方来防止双重支付,那么其主要优势将无法实现,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点对点网络来解决双重支付问题。
这个网络透过将交易资讯杂凑并嵌入持续增长、基于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机制的区块链中,为每笔交易添加时间戳。
这样形成的交易记录一旦被确定,除非重新进行工作量证明,否则无法更改。最长的区块链不仅可以证明事件的发生顺序,还能证明该链来自最大算力的矿工群体。
只要大部分的算力由不参与攻击的节点控制,这些节点将能够维持最长的链并领先于攻击者,该网络的结构极为简单,讯息通过广播方式传播,节点可随时离开并重新加入网络,并以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作为其离开期间发生事件的证据。
中本聪早期称区块链为Time Chain时间链
「时间链」最早出现在中本聪于2008-2009年编写的比特币原始码中,在比特币早期版本的C++代码中,变数名称和注解将系统称为「时间链」,而不是「区块链」。
例如,代码中包含如下引用://在时间链中新增区块,这种术语表明,帐本最初被设想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区块链,而非当代称做的「区块链」。
「时间链」背后的理念是按时间顺序验证,该系统利用加密工作量证明来确认和保护先前区块的顺序。本质上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时间戳记和前一个区块的杂凑值,从而建立了一个可验证的带有时间戳记的记录序列。
这种机制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无需中央机构即可解决双重支付问题,使比特币成为第一个无需信任、基于时间的货币帐本。
主要发展时间轴
2008年10月:
中本聪发布的「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白皮书」中并未出现「区块链」一词;中本聪当时使用的形容为链当中的区块(A Chain of Blocks)
2009年1月:
比特币v0.1版本代码发布内部引用中使用Time Chain(时间链)。
2010-2012年:
比特币社群逐渐采用Blockchain(区块链)作为统称。
2013年及以后
「区块链」成为行业主流术语;「时间链」一词逐渐淡出,更多用于历史或哲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