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3 枚 TRUST 奖励!
📅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3 TRUST)
🥇 一等奖(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奖(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奖(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或灌水;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为什么这么多加密项目坚持使用十亿级的代币供应?
说真的,铸造数十亿个代币的实际用途是什么?这只是心理定价游戏,让单位看起来“便宜”,还是我遗漏了真正的代币经济学逻辑?
以Sentient为例——他们刚刚部署了另外一个大规模的供应。这让人想知道这些数字是否在市场推广的光环之外还有其他功能。更低的单价可能会吸引零售,当然,但这是否会影响长期价值的积累?
也许稀缺性并不是唯一重要的设计原则。高供应量可以与适当的通缩机制或以效用为驱动的销毁计划相结合。尽管如此,感觉大多数项目在没有考虑排放计划或稀释风险的情况下,默认设定为数十亿。
还有其他人注意到这个模式吗?很想听听除了“更多代币=更易获取”的说法,还有没有更可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