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科技股進入 AI 驅動的新周期,微軟(Microsoft, MSFT)再度站上聚光燈。儘管短期股價略有波動,但在堅實基本面及高速擴張的 AI 生態系支持下,MSFT 在 500 美元以下區間,正被市場視為極具吸引力的長線布局時機。
隨著雲端服務需求持續攀升、AI 解決方案快速滲透,微軟依然是最具結構性成長潛力的科技巨擘之一。
微軟於最新財報再次展現亮眼表現。2025 年第三季(對應公司 2026 財年第一季)營收達 777 億美元,年增 18.4%,創下自 2022 年以來最大單季增幅。其中,Azure 和其他雲端服務營收年增 40%,需求強勁,即便擴容提速,仍出現供不應求現象。
商業積壓訂單(backlog)更大幅上升 51% 至 3,920 億美元,為未來營收成長奠定堅實基礎,Windows OEM 及搜尋廣告營收分別成長 6% 與 16%,顯示微軟營收結構正持續優化並趨於多元。
微軟的雲端成長已不再僅倚賴 Copilot 所帶動的 AI 熱潮,而是立基於更深層次的基礎建設升級及企業需求擴大。Intelligent Cloud 部門營收達 309 億美元,年增 28%;整體 Microsoft Cloud 收入則成長 26%,約 491 億美元。

(來源:tipranks)
微軟正成功打造結合雲端、AI 與生產力工具的完整成長飛輪(flywheel),帶動企業客戶於資料、運算及自動化領域持續加大投入。
微軟的財務表現同樣令人驚艷,EBITDA 利潤率攀升至歷史新高 60%,主因為高毛利軟體及訂閱業務(Microsoft 365、Dynamics、GitHub),以及 AI 增值服務 Copilot 的付費升級制度。
雖然公司持續大幅投資基礎建設(單季資本支出高達 349 億美元),仍繳出 257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的亮眼成績,展現卓越現金創造力與營運效率。雲端毛利率短期略降至 68%,反映 AI 伺服器及 GPU 擴建的前期成本,但長線來看,這些投入將轉化為更高價值的軟體與服務收益。
微軟的 AI 佈局正加速進入深水區,近期與 OpenAI 簽署價值高達 2,500 億美元的長期 Azure 合約,顯著提升雲端業務的能見度與持續性。此外,微軟亦與 IREN 達成 97 億美元的五年合作協議,確保 GPU 供應鏈穩定,同步擴展德州及阿聯酋資料中心容量,這些行動明確展現微軟正穩步鞏固 AI 運算基礎,為下一階段營收與利潤成長提前布局。
雖然微軟目前本益比約 31 倍,但在預期雙位數營收及高雙位數 EPS 成長支撐下,現價並不算昂貴。若 2026 財年 EPS 落於 15.5 至 16.5 美元區間,PEG 比率約為 2 倍,對具備穩定現金流及持續 AI 動能的企業來說,屬於合理甚至偏低的評價。
分析師整體仍維持樂觀態度。根據最新市場共識,34 位分析師一致給予「強力買進」評級,平均目標價為 633 美元,意味約 25% 的上漲空間。
想掌握更多 Web3 相關內容,歡迎點擊註冊:https://www.gate.com/
微軟的成長故事早已超越雲端延伸,而是 AI、生產力與企業生態整合的綜合體。憑藉穩健財務結構、強大產品組合與持續深化 AI 佈局,微軟的上升動能持續釋放。對於長線投資人而言,目前價位區間或許正是參與這家 AI 時代核心企業的關鍵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