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以太坊 L2 要变回「一条链」?EIL 要打造无缝多链新体验

让用户不再困在桥、链、钱包碎片化的困境中,Ethereum Interop Layer 要让多个 L2 看起来像一条链

以太坊从创立之初就承诺打造一个全球、无需许可、抗审查的运算平台。随着 Layer 2(L2)解决方案的兴起,扩容问题大致解决,交易更快、手续费更低,却也带来了新的难题:链太多、太碎、体验太复杂。 现在,以太坊基金会的帐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提案 — Ethereum Interop Layer(EIL),希望让多链操作像在单一链上操作一样简单直觉。

不过,该文章特别声明,这是以太坊基金会帐户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团队提出的技术提案,并不代表整个基金会的共识立场。以太坊基金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组织,涵盖不同观点与技术路线,这些多样性的讨论与实验,共同推动以太坊持续进化与强化。

多链世界的痛点:太多桥、太多信任、太多步骤

Rollups(L2 链)确实让交易变便宜又快速,但也把使用者推进了「多链迷宫」:

我的代币在哪条链?

从 Arbitrum 转到 Base,再转到 Scroll,要走哪条桥?

我需要信任第三方桥接器或中继者吗?

钱包或 DApp 要手动整合每一条链?

对一般使用者来说,这不再是「使用以太坊」,而是管理一堆不同的链,还要冒风险信任各种中间人。这直接违背了区块链「去中介化」的初衷。

EIL 愿景:多条 L2,感觉却像一条链

Ethereum Interop Layer 提出的核心理念是:让所有操作看起来就像在用一条以太坊。想像一下:

开启钱包,选择资产、输入地址,按下「传送」。

钱包自动判断代币在哪条链、对方在哪条链,背后自动处理一切。

铸造 NFT、兑换代币、转帐,不需知道自己或对方在哪条 Rollup 上。

用户操作保持简单,技术复杂性完全由钱包后端处理。这样的体验,就像是区块链的「HTTP 协定」:让各个 L2 能够像网页伺服器一样无缝串接,用户只要用「浏览器」(钱包)操作即可。

技术基础:基于 ERC-4337 与 Trustless Manifesto

EIL 建立在 ERC-4337 的帐户抽象基础上,强调以下几项以太坊核心价值不会被牺牲:

自我托管:用户自己发起交易、控制资产。

抗审查:没有人能阻止或延迟你的交易。

隐私保护:不需向中继者透露 IP 或交易内容。

可验证性:交易逻辑都在链上或开源钱包中,透明可信。

EIL 将交易逻辑从伺服器搬回链上与钱包端,完全去中介化。用户与「可信但不互动」的流动性提供者合作,不需信任任何桥接器、解决者或其他第三方。

真正去中心化的跨链体验是什么样?

以太坊已经彻底改变了金融,从中心化交易所(CEX)走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但目前的跨链操作,仍像是「多个中心化交易所的拼贴」。EIL 的目标,就是让跨链操作像使用 DEX 一样,完全去信任、去中介。

举几个实际场景:

跨链转帐:Alice 在 Arbitrum 上有 USDC,要转给 Base 上的 Bob,只需一键传送,背后由钱包搞定。

跨链铸 NFT:Alice 有 ETH 在 Arbitrum 和 Scroll,要在 Linea 上铸 NFT,钱包自动合并资金、处理跨链 gas,一键完成。

跨链 Swap:Alice 发现 Optimism 上有更好的流动性,她从 Arbitrum 直接发起兑换,钱包处理全部桥接、跳转逻辑。

使用者只看到:「传送」、「铸造」、「兑换」 — 按一下就好。

为整个生态系带来的意义

当跨链能力变成钱包的内建功能,不再仰赖 DApp 一个个整合,每个人都能受益:

钱包与 DApp 天然支援多链,不需额外开发。

新的 Rollup 一接入,所有用户就能马上使用。

开发者专注打造产品体验,不需烦恼链之间的整合细节。

用户体验回归简单:一个钱包,一个签名,操作整个以太坊宇宙。

最重要的是:Ethereum 的信任最小化、安全模型不被破坏。Ethereum Interop Layer 提供的,是一个跨链无感、去信任、用户导向的未来。让用户真正感觉:不管用哪条 L2,其实都还是在「那一条以太坊」。

这篇文章 以太坊 L2 要变回「一条链」?EIL 要打造无缝多链新体验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ETH-1.71%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