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賺錢週期表」火了,但相信它的都賠錢了

robot
摘要生成中

這到底是什麼

最近幣圈又掀起討論的,是一份19世紀的古董圖表——號稱能預測經濟危機。這東西叫「Benner's Prophecies」,由俄亥俄農民Samuel Benner在1875年搞出來,後來被George Titch改進傳播。

圖表把歷史年份分成三類:

恐慌年(Panic Years) 股災年份。預測包括1927、1945、1965、1981、1999、2019、2035、2053等。這些年投資者該跑路。

繁榮年(Prosperity Years) 1926、1935、1946…一直到2053。這些年股價高企,適合賣。

困難年(Hard Times) 1924、1931、1942…包括2023年。這些年股價便宜,該抄底。

聽起來完美,但問題大

這個週期論基於一個假設:歷史會有規律地重復。1875年的邏輯在150年後還能用?

看看數據就破功了:

  • 2008年金融危機?表上沒有標注
  • 2020年疫情暴跌?也不在列表裏
  • 2023年確實有調整,但2024年BTC漲到歷史新高,跟「困難年」的定義徹底矛盾

經濟學家早就說過,市場受太多因素影響——政策突變、地緣衝突、科技革命、突發事件。哪怕是最復雜的AI模型都預測不準短期行情,何況是150年前的手工分析。

爲什麼還有人信

人腦天生愛找規律,尤其是賺錢的規律。這種老古董圖表給了投資者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只要按照這個週期來,我就能賺錢」。

但現實是,按這個表操作的人,大多數時候會被市場割韭菜。

正確姿態

古董圖表可以當歷史趣聞看,但千萬別當操作指南。真正的投資策略應該是:

  • 長期持倉 + 定期復投(DCA策略)
  • 分散風險,不壓單一資產
  • 關注鏈上數據、宏觀政策,而不是神祕的週期預測

BTC從101k跌到97k,不是因爲某個150年前的表預測的,而是市場在消化FED利率、美債收益率這些實實在在的因素。

結論:歷史有參考價值,但市場永遠在創新。那些試圖用一張古老圖表精準踏準市場節奏的人,通常都死得最快。

BTC2.8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