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貼文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定(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灌水;
得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份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爲什麼這麼多加密項目堅持使用十億級的代幣供應?
說真的,鑄造數十億個代幣的實際用途是什麼?這只是心理定價遊戲,讓單位看起來“便宜”,還是我遺漏了真正的代幣經濟學邏輯?
以Sentient爲例——他們剛剛部署了另外一個大規模的供應。這讓人想知道這些數字是否在市場推廣的光環之外還有其他功能。更低的單價可能會吸引零售,當然,但這是否會影響長期價值的積累?
也許稀缺性並不是唯一重要的設計原則。高供應量可以與適當的通縮機制或以效用爲驅動的銷毀計劃相結合。盡管如此,感覺大多數項目在沒有考慮排放計劃或稀釋風險的情況下,默認設定爲數十億。
還有其他人注意到這個模式嗎?很想聽聽除了“更多代幣=更易獲取”的說法,還有沒有更可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