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真正的加密威脅不是駭客攻擊,而是信任崩潰

2025年上半年已有$2.17B被盜,但問題不在數字本身。

當年1年內生成式AI推高了加密詐騙收入至少$9.9B。今年才過半,數字已經嚇人了。更可怕的不是數額,而是詐騙方式的進化速度——深度偽造音訊、虛擬客服、克隆身份。這些曾是新聞標題,現在是標配武器。

為什麼審計和黑名單已經過時了

傳統防禦思路還停留在2020年代:程式碼審計、應急回應、用戶教育。但加密詐騙現在是雙管齊下的威脅:

技術層:AI自動掃描智慧合約找漏洞
社工層:從「信任的人」發來訊息,再多謹慎也沒用

而且每筆交易一旦簽署就不可逆——這是加密的特性,也是它的死穴。銀行能凍結,加密不行。

需要的是即時防禦,不是事後分析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經向機構發警告:AI詐騙是系統性風險。監管部門在行動,產業還在寫道歉信。

真正的解決方案應該嵌入交易流程本身:

  • 錢包即時檢測異常(不只是標記,要阻止交易
  • 確認這是常規交易對象嗎?金額符合歷史模式嗎?地址有詐騙記錄嗎?
  • 不同錢包/節點服務商共享威脅情報,攻擊者無處可躲

坦白說:如果產業不主動出招,監管會替你選擇

要麼加密自己建立防護體系,要麼等著被監管部門用僵化框架鎖死。現在是自我進化還是被迫改造的問題。

關鍵不是讓駭客無法攻擊,而是讓損失可逆或極其稀少。 錢包不再是被動簽名工具,要成為主動風險檢測系統的一部分。

AI沒有打敗加密,是我們的防守思維太慢了。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