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對話Pendle聯創TN LEE:V 2 穩守、Boros啟航,打造DeFi市場的“蘋果”
![] ( https://img-cdn.gateio.im/social/moments- 7 bf 843 eb 42 b 391059 b 294 bc 6 aea 4 c 13 f )
采編:J.A.E
從Kyber到Pendle,十年產業經歷中TN LEE的創業路徑幾乎貫穿了DeFi市場的關鍵週期。作為DeFi生態系統的早期參與者,他不僅累積了豐富的業務經驗,更在DeFi Summer敏銳捕捉到利率市場的巨大潛力。在DeFi世界,利率始終是驅動資金流向與用戶決策的核心變數。基於對利率市場的深度理解與實踐,他組建團隊並創立了Pendle,圍繞「利率」這一主線,逐步構建起一套複雜且創新的產品體系。
近日,Pendle聯合創辦人TN LEE接受了PANews的專訪,坦言Pendle不會提供任何現貨或永續合約交易,將更加專注於利率,為DeFi乃至更廣闊的領域打造最好的利率產品。談及未來他認為,RWA(Real World Assets,實體資產)與比特幣效益將是Pendle乃至整個DeFi生態的關鍵方向。此外,他還分享了關於產品組合、用戶體驗、生態增長以及產業合作等方面的思考。
以下是對話全文:
戰略演進:從鎖定超高APY到開放穩定幣市場,再到槓桿利率交易
PANews:很榮幸有機會採訪到您,請做個自我介紹並回顧下Pendle的發展歷程。
**TN LEE:**我是TN,Pendle的聯合創辦人兼CEO。大約10年前,我進入到加密貨幣領域,職業生涯始於KyberSwap。作為創始團隊成員之一,我在Kyber待到了2018年底。
之後,我和現在的聯合創辦人們一起出來創業,並在加密領域嘗試了非常多產品點子,也涉足過AI領域,直到最終決定在2020年構建Pendle。
Pendle的想法是在2020年的DeFi Summer形成的,因為我們想鎖定那些高達10,000%~20,000%報酬率的效益。我們構建Pendle的核心動機就是「鎖定利率」,因為用戶很快就能意識到確定性的價值。
快進到2021年中,我們發佈了產品,由於產品複雜性,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當時也正值牛市開端,大家可能沒時間學習新產品,但當我們支持了一些高報酬率資產,特別是Wonderland的wMEMO時,我們的交易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從每天大約5萬美元增長到近500萬美元。
整個2022年,我們基本上都在優化產品,並推出了現在的功能。
2023年,我們專注於構建用例,並圍繞核心趨勢和敘事來建立Pendle品牌,首先是早期的LST(Liquidity Staking Token,流動性質押代幣),其次是在Q3和Q4與Arbitrum生態系統的緊密合作,試圖擴大我們的吸引力。
更重大的突破發生在2024年Q1,當時Pendle更多地參與了Eigenlayer和LRT(Liquidity Restaking Token,流動性再質押代幣)生態系統。那時,協議開始將積分代幣化,允許用戶透過購買PT(Principal Token,本金代幣)來獲得具有吸引力的固定利率。同時,如果用戶想交易積分,他們可以購買YT(Yield Token,效益代幣)。這些功能被延續了下來,過程中Pendle也稍微轉變了敘事。同期,我們持續專注於Ethena市場,並在Q3末和整個Q4上線了一些BTC市場,為Pendle帶來了相當可觀的TVL,一度約佔25%。
PANews:關於Pendle的機制原理已經有大量資料,我們就不多展開了,接下來將重點著眼於Pendle的現狀和未來,請分享下Pendle的戰略路徑。
**TN LEE:**從戰略角度來看,今年初,我們意識到穩定幣將成為Pendle增長計畫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調整了下定位,更加專注於穩定幣,並且開放了協議,使得任何發行方都能無許可地在Pendle上線其市場。我們也在UI(User Interface,用戶介面)上無縫促進了市場的創建。在這個過程中,受益於穩定幣的增長,Pendle TVL在9月達到約135億美元的峰值。
(Pendle相關閱讀:DeFi樂高遊戲:揭秘Ethena、Pendle與AAVE的百億增長飛輪)
PANews:近期,你們還推出了一個名為Boros的新產品,請同樣介紹下。
**TN LEE:**到2023年底,我們意識到市場需要一個能創造槓桿效益的產品,原因是對於大多數可持續的效益,例如ETH質押效益或SOL質押效益,它們都是均值回歸的。有些日子高,有些日子低。但如果拉長時間看,它們通常會在某個均值附近回歸,比如ETH大約4%,SOL大約6-7%,它們的波動通常被處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
這意味著,如果用戶想從利率的微小波動中賺錢,就需要大量的底層資產。例如,如果用戶想用10美元賺取3%到4%之間的利差,那麼要很久才能賺到有意義的數值。用戶需要100萬美元的名義本金,才能在利率從3%波動到4%時賺到有意義的金額,這就是我們開發Boros的初衷。
Boros的核心是一個帶槓桿的利率交易產品。在結構和主張上,它與Pendle V2非常相似。然而,用例不同。V2更側重於積分代幣化和交易。
Boros則適合所有均值回歸的利率,從資金費率起步,以BTC永續合約在Binance上的資金費率為例,平均年化可能在10%左右,有時可能是負的,有時可能高達20%以上,但拉長時間看,可能就10%左右。對於質押效益也是如此,有些天是2%,有些天是4%,但通常在2%到4%的範圍內波動。這些利率波動不大,它們就需要槓桿來放大波動,用戶如果交易得當,就能賺取有意義的財富。
(Boros相關閱讀:Pendle的戰略擴張:Boros橫空出世,資金費率交易範式創新)
PANews:Boros是一個從0到1的產品,而從0到1通常都是個艱難的過程。除了Boros,Pendle還有V2。你們將如何兼顧兩個產品之間的進展?
**TN LEE:**它們都是重要的產品,但是因為處在不同的階段,所以涉及的技能組合也不同。V2成熟得多,它處理了數十億美元的價值,並且已經存在多年,就更需要增長用例數量並專注於分銷。Boros則不同,它更應側重於產品穩定性以及PMF(Product-Market-Fit,產品市場契合度)
我認為,意識到這兩者是不同的營運模式很重要。如果Pendle有兩個都是從0到1的產品,管理難度將大幅上升,但現在有一個產品更成熟,我們就可以安排合適的團隊來專注於它的擴張。而對於Boros,我們將分配那些更適應不確定性、擅長做大量實驗的成員來擴展它。
「蘋果式」產品架構:V2專注規模化擴張,Boros探索PMF
PANews:Pendle現在有V2和Boros兩大產品線。你們希望打造什麼樣的產品結構呢?
**TN LEE:**我認為可以把Pendle視作主品牌,產品組合類似「拱形」。Pendle位於頂層,目前至少有兩個支柱產品,一個是V2,另一個是Boros。它們服務於不同的用例,可能針對不同的目標用戶,但最終產生的所有費用或收入都應歸屬於PENDLE代幣。
這就是「主品牌」的核心理念,我實際上想用蘋果來類比。蘋果位於頂層,是主品牌,但它有iPhone、AirPods等產品線。
這也是我們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方式,Pendle不會提供任何現貨或永續合約交易。我們將更加專注於利率,為DeFi乃至更廣闊的領域打造最好的利率產品。
PANews:Pendle對V3或其它新產品有什麼計畫嗎?打算加入哪些設計或功能呢?
**TN LEE:**是的,正在進行中。我們已經啟動了一些研究課題,但現在分享還為時過早。我只能描繪一個大致的未來方向。
我認為,現在Pendle已經成為了任何DeFi生態系統中都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堅信,在投資、借貸和許多其它金融決策中,利率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假如用戶想借錢,3%利率與5%利率差別就很大,投資決策也是如此。
我們的核心就是讓所有利率都可交易且便於管理。目前為止,我們主要專注於構建V2,它已經成為許多協議長期引導流動性的主要工具。特別是今年,它專注於支持穩定幣以及L1和L2的流動性引導部分。
未來,我認為瞄準現實世界效益機會非常重要,可能是私人信貸報酬率、貨幣市場報酬率,或者公司債券之類正逐漸進入DeFi的不同工具。它們可以同時與V2和Boros相關,我們將逐步增加產品組合,用來支持更廣泛的資產,而不僅限於穩定幣或其它L1和L2的預存款活動。
我們設想,V2與Boros都可能會有相關的用例。尤其是,我認為Boros對於那些相當穩定且通常在小範圍內波動的利率更有意義,比如公司債券,它們通常在7%到10%之間交易,波動範圍很小,因此放大效應就更具必要性了。
PANews:你們對於Boros的增長有什麼預期嗎?
**TN LEE:**就目前正在探索的策略而言,因為Boros是一個很早期的產品,才剛發佈兩個半月,所以我們一直在逐漸提高上限。最初,我們比較保守,由於我們沒有任何記錄,主要想確保產品安全穩健,但現在我們獲取了更多的數據點,我們知道該放鬆什麼,該抓緊什麼,這些是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將實施的重要更改。
現在,Boros上只有Binance和Hyperliquid的BTC與ETH市場。未來,我們也希望支持更多渠道,比如OKX、Coinbase、Bybit等許多其它交易所。同樣地,我們也希望支持這些渠道的更多資產、更多市場,例如XRP、SOL以及WLFI等。因此,從增長的角度來看,理想情況就是增加渠道、增加市場,並縮短期限。
PANews:你們曾強調Boros不會發行代幣,所有效益都將歸於Pendle代幣。Pendle的代幣經濟學將如何發展以更好地捕捉協議價值並激勵長期持有者?
**TN LEE:**我們傾向於保持現狀,PENDLE代幣將繼續是所有機制的價值累積載體。不過,一旦我們在Boros上確定了方向,就會重新考慮如何進行價值累積。
目前希望保持現狀的原因是,Boros作為一個新產品,沒有先例。由於Boros是個從0到1的產品,我們需要尋找PMF。我認為,在產品出現有意義的PMF並產生可觀收入之前,就承諾一個價值累積機制是非常天真的。因此,我們更傾向於採用一種靈活的方法是:在Boros上構建產品,令其達到PMF,產生健康的收入,再承諾一個更有意義的價值累積機制。
將PT抽象為「銀行定存」,看好RWA與比特幣效益機會
PANews:Pendle對於普通用戶的理解門檻可能較高,你們是如何平衡產品複雜性和用戶體驗的?
**TN LEE:**我認為,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打包和分銷。關於分銷,我們想更專注於固定利率部分,而將投機部分留給協議上最成熟的用戶。
如果從固定利率的角度來看,那麼實際上並不難理解。固定存款已經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產品,每家銀行都提供固定存款。同樣地,如果我們將PT包裝成一個允許用戶獲得固定利率的產品,就可以把它構建得像一個固定存款產品。假如想鎖定5%或10%利率,用戶甚至不需要知道PT/YT,它們會被抽象掉。用戶只需要知道,如果他們存入,在期限結束時就將保證獲得這些效益。對於大部分的固定利率產品而言,更重要的是分銷渠道,可能是錢包,也可能是CEX的理財產品。
然而,YT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部分,但對它的推廣可能更針對成熟用戶,可能是做市商,也可能是目前對利率走勢有判斷的DeFi資深玩家。
PANews:隨著Pendle的TVL和交易量的增長,協議生態系統由LP以及PT/YT持有者等組成。你如何看待生態系統中不同參與者的角色和利益?如何確保「增長飛輪」的長期健康運轉?
**TN LEE:**LPs可以是任何人,他們願意成為LPs的原因是,當提供流動性時,如果持有YT,他們也可能從代幣上漲中受益,並獲得一些效益保障。這就是YT持有者的用戶畫像,主要是較小的散戶。因為YT的資本效率,其所需的初始資本要小得多,但對用戶而言卻能產生有意義的回報,而PT則主要是較大的基金。
我相信,PT和LP部分將變得對散戶更易於接觸,但這必須透過錢包或其它協議來打包,所以需要額外的一層抽象,比如錢包或者其他一些產品,讓零售用戶能參與這些機會,而無需他們直接涉足Pendle。
PANews:作為DeFi建設者,你對新從業者有什麼建議?
**TN LEE:**我也還在學習,不能自稱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可以分享一些經驗。我認識到,作為一個建設者,尋求幫助是有益的。在我的經驗中,當我尋求幫助時,大多數時候都會有人非常樂於提供幫助或指導,令我們受益匪淺。如果需要列出所有名字,我甚至列不完。很多人都幫助或知道過Pendle,這都是因為我們團隊(不僅是我)願意主動聯繫並尋求幫助。
記得在早期,我們不太擅長行銷,就聯繫了chainlink、Binance Wallet等團隊。他們很樂於分享一些做過的事情,不是什麼機密內容,只是一些可供觀察的最佳實踐,我們再從中改進。同樣地,我認為對於新建設者而言,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開頭會很艱難,但知道有真正願意幫助和支持的同行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們也很樂意與其它協議合作。我們是二階衍生品,同樣需要幫助一階衍生品成長,再帶動自身的成長,就像我們與Ethena的合作方式一樣。透過允許利率被固定和創造,我們為Ethena社群提供了價值及效用,讓Ethena能夠在它們的規模上更舒適地增長,而我們自身也從中受益。
PANews:你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內,DeFi市場最重要的創新和趨勢會是什麼?
**TN LEE:**實際上,我認為有兩個確定性較高的趨勢,它們都不是突破性的技術,更多是從市場相關性的角度來看。首先,我們想參與實體資產(Real World Assets,RWA)的效益機會。隨著美國開始完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我們很可能會見到傳統機構更舒適地參與加密產業和DeFi市場。我相信,加密領域會因為這一點而出現更多機會,Pendle也將致力於捕捉這些即將到來的機會。
其次,我相信比特幣的可持續效益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戶如何能便捷地獲得比特幣效益,無論是透過借貸,還是透過某種結構化產品,並以一種能夠產生有意義且可持續的效益方式來實現,這將至關重要。我認為,這是一個聖杯,比特幣是整個加密領域中最大的單一資產。因此,如果能夠從比特幣上產生效益,從效用和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